.

民警必备健康常识第五期糖尿病的防范与干预

第五期:肥胖的防范与干预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长期血糖增高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

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死亡原因中血管病变占36.2%,感染性疾病占24.4%,酮症酸中毒占11.1%。

1.遗传因素。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无本病家族史者。

2.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肥胖,体力活动量少,长期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重大的精神刺激,以及严重疾病、手术、外伤、妊娠等都能产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

3.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特点,是指在肥胖等因素的作用下,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血中胰岛素升高,但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反而减少,导致血糖失于调控而升高。

1.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即所说的“三多一少”),乏力、口渴等。在实际临床过程中,许多病人并无这样的典型症状,有的是在体检时发现,有的是在出现了并发症后才发现。

2.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分为四型,临床最常见的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1)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病情较重,烦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等症状明显或严重。(2)Ⅱ型糖尿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人或老年人,目前此型病人发病趋于年轻化,也是公安民警容易发生的病症。在此型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约50%~80%的病人体型肥胖、起病较为缓慢、病情较轻,可见口干、口渴等症状,但也有不少的人无明显症状。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血糖值mmol/L(mg/dl)糖尿病空腹血糖≥7.0()或随机血糖或糖负荷2h≥11.1()糖耐量减退(IGT)空腹血糖(如果测量)<6.1()或糖负荷后2h≥7.8()但<11.1()空腹血糖损害(IFG)空腹血糖≥6.1()但<7.0()或糖负荷后2h(如果测量)<7.8()

1.自我防范。

(1)家族史、遗传倾向早发现、早预防。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因此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特别重视,尤其是体态肥胖、屡发感染、年满40岁以上者,更应提高警惕。要经常查血糖、尿糖,必要时作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争取早期治疗。要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可诱发糖尿病或使之加重。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减少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适当控制饮食,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对肥胖症者,除调整饮食之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控制体重,预防本病的发生。

(2)注意先兆症状。在确诊为糖尿病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和现象,应当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①反复感染。常见于胆道、尿道、肺部、皮肤等部位,反复发生,迁延不愈。特别是皮肤感染,反复长疖子、多发性毛囊炎。

②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中老年人若发现排尿困难,排除前列腺肥大以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③菱形舌炎。即舌体中央部位呈乳头状萎缩,局部一块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糖尿病人可能出现此症状。

④腹型肥胖。是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大于0.85,特别是女性,不论体重是多少,血糖耐量试验异常者高达60%。有人认为,这种体型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参考指标。

⑤经常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经常出现多汗,特别是局部汗多,同时伴有饥饿、胸闷、头晕、心慌、乏力等现象。

⑥皮肤瘙痒。全身皮肤发痒,夜间往往难以入睡,特别是女性,皮肤瘙痒更为严重。

⑦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伴灼热感、蚁行感。据统计,糖尿病人40%左右出现上述症状。

此外还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饥饿感、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性欲降低、月经紊乱以及经常便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80%在45岁以上。因此,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若伴有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会更大。

2.自我干预。

(1)控制饮食。合理控制饮食,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是防止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限制脂肪摄入量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方法。高脂饮食可使血脂升高,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少吃肥腻和油炸食品,尤其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如干果、动物内脏、猪油、黄油等都应严格限制。限制饮酒。长期饮酒对肝脏有损害,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病人饮酒后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赤;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空腹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

钠盐摄入量也要限。食盐摄入多会加重对心肾的损伤。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少于克者食盐宜限制在2.5克/日;主食为~克者,食盐宜每日3克;主食多于克者,食盐宜每日5克以下;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动脉硬化时,必须要严格限制在2克以下。

(2)合理用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糖尿病已经确诊,则应早期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合理用药。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和适当的饮食控制,血糖会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物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是,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仍应定期检查,服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方案。

(3)加强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是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方式。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全身状况,减少并发症。运动疗法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选择散步、慢跑、游泳或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的强度要适当。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要了解并发症的检查方法,可请眼科医师做眼底检查,以便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做尿微球蛋白测定,以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做肌电图检查,以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做好早期预防,是减少后期致残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除控制好高血糖外,重点是注意脚的保护。

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防御能力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防寒能力减弱,当双脚受到寒冷的刺激,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脚与鼻咽有着密切的联系,脚受冷后,可反向性地引起鼻咽部血管收缩,使鼻腔内的纤毛活动减速慢,防病能力下降,容易患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脚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8℃~33℃,这时人体感觉舒适,如果低于22℃,因局部血管收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就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要选穿宽松的棉鞋或毛皮鞋,经常换洗袜子,保持脚的干燥;睡前用45℃左右的温水泡脚10~15分钟,有助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局部抵抗力低。日常活动中,应避免跌倒、碰撞受伤引起的皮肤破损;同时,还应注意对足癣(俗称“脚气”)的治疗。这是因为,足癣多为真菌感染所致,常易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这些感染易发展为慢性溃疡,甚至发生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因足部感染扩散到全身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败血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5)生活方式的调节。糖尿病患者要节制房事,注意保暖,戒烟、限酒。

(6)饮食宜忌。饮食宜食南瓜、苦瓜、西瓜皮、冬瓜、冬瓜皮、山药、黄豆、芹菜、蕹菜、豆苗、菠菜、豇豆、洋葱、鲜藕、黑木耳、青菜、荠菜、西红柿、玉米须、海参、米醋、牛奶、羊乳、茶叶、燕麦、芝麻、莴笋、黄瓜、黄精等。忌食爆米花、锅巴、红薯、慈菇、椰汁、辣椒、芋头、花椒、白酒、蜂蜜、白糖等,避免过多食用水果。

菠菜内金粥

?主料:鲜菠菜(带根)克、鸡内金10克、粳米克。

?制法:菠菜洗净切碎,与鸡内金加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与淘好的粳米同入锅一同熬成稀粥。

?服法:每日一剂顿服。

萝卜粥

?主料:新鲜白萝卜克、粳米克。

?制法:将萝卜洗净切碎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入锅煮粥。

?服法:每日早、晚温热服用。

炒苦瓜豆腐

?主料:苦瓜克、豆腐克、精盐、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制法:苦瓜洗净去瓤子切成薄片,炒锅中放植物油烧热用大火炒至七成熟,再加豆腐和精盐少许,即用大火炒至熟即可起锅食用。

?服法:每日一次,连续食用。

1.患者要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测血糖的动态变化,坚持用药。

2.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做到饮食调控,控制好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增加食物纤维素含量。

3.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坚持运动。

来源:株洲警事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zd/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