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常见问题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三节术后常见问题、并发症及其处理的问题解答

五、房水生成减少致浅前房、低眼压及处理

术后持续性低眼压(5mmHg),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滤过口切除操作不当引起的睫状体分离,睫状体炎症、休克,术前长期应用房水生成抑制药物,术中使用过高浓度MMC等都可能引起房水生成减少。应局部、全身给予抗炎药物。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局部抗炎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百力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露达舒)、氟米龙滴眼液(氟美瞳)等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有双氯酚酸钠(迪非、普南扑灵)、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普罗纳克)等。全身抗炎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参考本节问题三、四解答,再次强调:

①抗炎积极纠正低分泌最重要;

②耐心不要急于手术干预。作为术者一定要“bepatient”,当眼内低分泌状态没有得到改善时,过早的手术形成前房往往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所以,积极针对病因处理,加强局部和全身抗炎和散瞳等处理,一般5~7天会有所好转,10天到2周左右恢复,也有20多天才恢复;

③预防浅前房、低眼压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手术的技巧(参考本章第二节相关章节)。所以掌握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细致的护理意识十分重要;

④患者的睡眠质量很重要,临床上观察到,患者睡眠好,恢复快;睡眠质量差,效果差,甚至加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六、高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有哪些?

原因有:

①恶性青光眼;

②滤过性手术后瞳孔阻滞;

③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处理,见下文问题七~十七解答分别叙述。

七、恶性青光眼及保守治疗

恶性青光眼的现代概念,是指任何原因导致房水逆向流入玻璃体腔内引起前房消失、眼内压不断增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玻璃体腔内房水传导阻滞)。按照这个概念,恶性青光眼可以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的术后(最常见于小梁切除术),也可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的术中(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亦称为房水逆流综合征),滴缩瞳剂也可以诱发。

关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玻璃体水囊形成、后方(主要指玻璃体腔)压力增高导致一系列改变(前房浅或消失、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睫状环阻滞和玻璃体前界膜阻滞房角粘连或关闭、角膜内皮失代偿等),被认为是恶性青光眼最传统的观念。ChandlerGrant年提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是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脉络膜膨胀被认为也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

发生恶性青光眼可能的解释是:

①手术中及术后后房间隙消失导致房水错误流入玻璃体腔;

②脉络膜膨胀推动后脱离的玻璃体前移;

③睫状体水肿产生睫状环-晶状体或睫状环-玻璃体阻滞;

④葡萄膜炎渗出导致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粘连。著者个人认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可能是潜在的最大始动力,但尚需研究来证实。

术前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包括:前房浅(前房深度1.9mm),短眼轴21mm(≤19mm为小眼球)特别是真性小眼球患者(眼轴≤16mm),Lower系数0.19。事实上,临床上真性小眼球患者并不是很常见,但前房深度≤1.5mm或眼轴≤20mm的的确非常常见。年轻(男性或女性)或中年女性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恶性青光眼的保守治疗:

事实上基本同浅前房低眼压的处理,包括局部、全身抗炎治疗,散瞳,脱水,镇静。但局部需加用降低眼压的药物。一般5天作为一个观察疗程,如果前房无好转趋势,则可以考虑手术处理。

著者对浅前房伴随的低眼压或高眼压,总结了以下几条体会和经验供参考:

·浅前房(低眼压)经常发生,但及时处理往往能恢复;

·浅前房、低眼压——问题不大;

·浅前房、低眼压+情绪问题—问题大大;

·浅前房+高眼压(恶性青光眼)——一开始问题就大,且一旦发生,很难逆转;

·争分夺秒处理,积极主动处理;

·阿托品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善意的谎言——不要告知“发生了恶性青光眼”,而是有“恶性青光眼的倾向”;

·想尽办法让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患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是促使病情好转的关键!

·恶性青光眼治疗的过程是一场耐心、持久战!不但考验了患者的配合度,更重要的是考验了医者的耐心、信心和技术!

·术后细致护理,有助于及早发现恶性青光眼的“苗头”;

·重在预防,精细的手术技巧能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术前除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zl/1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