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视界沐光明”病例演讲大赛已于2月21日眼底病年会期间精彩启动。会议上,我们欣赏了四位优秀往届选手带来的创意双人病例秀,感受到了青年眼科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演讲技巧。相信许多医生在新的一年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在过去的年里,病例大赛也有许多精彩记忆点。上一期我们回顾了EyeSpeak英文病例总决赛最佳人气选手的精彩病例,本期让我们一起来观摩“视界例量”中文病例总决赛最佳人气选手,医院的范雯医生的精彩演讲。她带来的病例题目是:“逐梦江湖,只为寻找最好的时机——康柏西普在糖网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的最佳治疗时机”
在“朗视界沐光明”“视界例量”中文病例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上,医院的范雯医生携手其导师刘庆淮教授,分别夺得了最佳人气选手及人气导师奖。范医生的演讲风格十分新奇,似演讲又似表演,形式独特。她将其自身比作华山上修行的僧人,江湖的铁血丹心融合医者的济世仁心,立刻就抓住了在座每一位的目光。小编将范医生的精彩病例整理如下,以期为更多眼科医生提供经验及思路。
导师刘庆淮寄语范雯:幽谷险道之间,一道红色的身影自远处徐徐而来,衣袂飘飘,似晨光熹微中的阳光,穿过雾霾,拨开云层,携光明而来。
最佳人气选手范雯
扫码观看视频回顾
病史
基本特征:48岁中年男性
主诉:右眼视物模糊1年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不佳
BCVA:右眼:HM/眼前,左眼:0.6(矫正0.8)
查体:右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可见玻璃体积血,视盘前可见纤维增殖膜
诊断:右眼PDR
治疗:术前抗VEGF治疗,7天后再次行玻切手术
由于眼底照相效果不是最优,而FFA检查亦不能每日动态的对患者的眼底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及时判断可以行玻切手术的最佳时机——即已达到抗新生血管的效果,又未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评估再三后,范医生团队决定利用OCTA进行观测,既可清晰显示图像,又是一项无创性操作。通过OCTA,可以清晰、直观的观察到新生血管退化又复发的过程。因此,采用OCTA进行抗VEGF治疗后的随访观测效果甚佳。利用OCTA,以玻璃体界面作为参考,可以在增殖膜和视网膜之间设置导航线,采集新生血管的图像。从图像上,我们可清晰看出新生血管形态的变化,但若要进一步分析,还需利用算法来进行新生血管总长度的测量:通过数值的改变,来判断新生血管消退的过程。
Matlab辅助OCTA:
经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降噪)、二值化,最后提取新生血管的骨骼。下图的上半部分为未经处理的OCTA图像,下半部分为经过Matlab算法处理的OCTA图像,后者清晰地显示,注射康柏西普后的每一天,新生血管的区域逐渐缩小。通过算法计算新生血管的总长度,发现注射康柏西普后的每一天,新生血管的总长度也逐渐缩减。
该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且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在术前、术后进行定量观测,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周后,手术时机合适,予以该患者玻切手术。术中视野清晰,几乎零出血剥膜,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效果完美,且未引起或加重牵拉性网脱的发生。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为0.05,术后无渗血,患者满意。
抗VEGF预处理后进行PPV的最佳时机:
这里回到最初的问题,即在PPV前,抗VEGF预处理后何时进行手术比较好呢?范雯医生在总结了多位患者数据之后,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提出:在注射康柏西普后的第三天,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新生血管的消退,也没有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即可以进行PPV手术。
导师刘庆淮病例点评:
能从临床发现问题,多学科交叉解决,又应用于临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把枯燥难懂的医学知识用戏剧化的形式表达,通俗易懂,吸引眼球;台风大气,将故事娓娓道来,引起共鸣和思考,是一场值得肯定的演讲。
专家点评崔海滨教授——医院:演讲十分有特色,同时也让我们进行了下一步的思考:到底是注射后3天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还是7天更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