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头侥幸躲过了病毒的侵犯,却在46岁生日的第二天没能躲过视网膜的脱落。”年12月31日,知名抗疫医生艾芬通过社交平台质疑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对其治疗不当,导致右眼近乎失明。
这一黑天鹅事件让A股白马爱尔眼科陷入舆论漩涡,刚刚站上亿市值的爱尔眼科,1月4日开盘即大跌逾8%,截至收盘下跌8.91%,市值蒸发亿元,当日放出天量成交额达.5亿元,换手率4.71%。
1月4日早间,医院公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报告称,经核实,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然而,艾芬随后立即表示:“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我丝毫看不出任何认错的态度,接下来,我会一一公布,用证据说话。”
对爱尔眼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充满了变数。作为民营医疗机构领头羊的爱尔眼科爆出这样的事件,更引发舆论对私立医疗机构唯利是图“原罪”的讨论――为赚钱采取不合适的治疗方法。
客观地讲,医术不是仙法,没法保证你付了钱,就一定治的好,任何治疗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风险,医院是否告知以及尽责,事件的后期焦点可能也将往这方面发展。
该事件不至于让爱尔眼科倒闭,但是希望此类事件能让快速发展的民营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监管进一步出台政策,促进行业规范,医疗机构不能唯利是图。
网上部分投资者表示依然看好爱尔眼科,这不是第一次医疗事故,支撑爱尔眼科的估值逻辑没变,黑天鹅事件犹如白酒塑化剂事件一样,只是短期影响较大。
医院
爱尔眼科是国内眼科连锁霸主,是全医院集团,股价从年初30元附近,涨到最高75.50,涨幅高达%。
市值上涨背后是快速的扩张和利润的增长,上市至今年均收入与利润增速超过30%,扩张的关键就在于并购基金。
作为一家民营眼科连锁集团,通过与并购基金合作,在基层市场医院,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截至年10月底,爱尔眼科已参与7支并购基金,管理总资产规模达74亿元人民币。
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是,爱尔眼科作为有限合伙人之一,在并购基金中占10-20%的份额,在并购医院后,孵化3-5年,在医院达到盈亏平衡点后,爱尔眼科再从收医院买下来。
而在这过程中,医院的高管和医生在孵化阶段入股,如果2-3医院盈亏平衡且经营良好,爱尔收购亿元股份,相当于给医生们期权激励。
与并购基金的合作效果明显,不仅让爱尔自年以来每年建立或收购30医院,还有效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扩张迅速,但账面上形成了巨大的商誉,一旦经营不善,可能会形成商誉减值。
根据年三季报,爱尔眼科账上商誉为41.26亿元,较年初增长56.4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天津中视信、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万州爱瑞、开州爱瑞等股权,商誉相应增加。
自年以来,爱尔已通过并购基金平台建立了医院。大量并购后,医院数量猛增,爱尔眼科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体系,医院网络。
医院是体医院,可为中国患者提供最复杂的眼科治疗。30家位医院代表了当医院,医院的CEO通常负医院的运营。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背后,是对中国眼科医疗前景的自信。
眼科赛道前景光明
中国眼科服务市场细分领域众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ChinaInsightsConsultancy(CIC)的数据,-年期间,中国眼科服务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20%,到年底市场规模可达亿元。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验光服务和眼病分别占眼科服务市场的16%、20%、21%和26%。医院虽然数量逐渐减少,但其收入到年仍占61%的市场份额,医院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计,到年6-45岁年龄段的中国人中可能将有5.6亿患有近视,这意味着屈光手术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屈光手术领域,中国的手术渗透率相较美国、韩国等偏低,未来十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老花眼手术和高端白内障手术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白内障是全球40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具体指眼睛虹膜和瞳孔后的天然晶状体混浊。
据估计,目前中国35岁以上人群中有57%的人被诊断患有老花眼,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超过70%。随着-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渐步入老龄,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群体扩大,白内障等眼病的治疗需求将呈上升趋势。
赛道虽好,但是这次艾芬医生事件暴露出来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对患者的服务流程和出现事故后定责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医院在近年来增速显著,年,中国医院总收入达1,.0亿元,年,中国医院总收入达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1%。
受益于市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加大、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医疗改革的推动,预计未来中国医院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然而,与之伴生的就是乱诊断、乱收费问题以及医疗事故层出不穷。因此,医院野蛮生长的环境下,需要监管进一步将其就诊程序透明化、正规化。
NEWS
同花顺社区——网友亲身经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