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各种流行病也多起来了。近日雷雨加烈日,可谓又闷又热,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发热患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一是流行性感冒,二是今年较为多见的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1-7岁儿童发病多见。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感染对象相同:5岁以下的幼儿比较容易被他俩缠上。
感染途径相同:两者都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某些物品感染。例如,通过患病孩子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感染
目前还没有针对疱疹性咽颊炎的疫苗,但家长可以从注意卫生、避免传染两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勤洗手:孩子在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或看护人在接触孩子前,或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勤消毒: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要每天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消毒1-2次。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