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体检
体检不是年龄大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体检,只不过老人体检次数应该更频繁。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健康不需要体检,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因为有很多病是我们
觉察不到的,例如:高血压、高血糖、乙肝、肿瘤等疾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等发现时已经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了,这样会给后续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拍X光片别穿花衣服
拍片时,应脱去影响观察的厚重衣物,不要穿有塑料印花、金属织物的上衣,不能
附有金属、鳞片类的装饰品,上衣口袋里不能有物件,皮肤若粘有药膏要清理干净
,以免影响胸片质量。
体检不是“走过场”
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安排员工进行体检,很多人检查几次后身体没有问题
就认为体检只是走个过场。
体检是筛查疾病,健康体检的宗旨就是:“预防为主,有病早治”。
体检前必做的三项准备工作
一、在体检之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保持安静,不要暴饮暴食要注意休息。
二、体检的前一天晚上要禁食,吃东西对血液的检查有影响。
三、体检的项目不能凭自己的喜好随意丢弃,觉得这个项目我身体没这毛病就跳过
,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体检后不可缺少的四项后续工作
第一、体检结果出来后,要认真解读;
第二、对某些有意义的指标要及时复查,如对其中的指标不是很清楚,最好找有经
验的医生咨询;
第三、对确诊的疾病要重视,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
等,使体检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妥善保存检查结果,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体检的众多结
果中,有不少看似异常、实属正常的指标,如饮水过少导致尿常规检查有许多结果
“超标”;情绪紧张或运动后,血压偏高;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肾有囊肿;泌尿外科
体检发现附睾小囊肿、前列腺钙化等。许多受检者会因此惶恐不安,迫切要求医生
给予治疗。其实,这些结果并无太大临床意义,大可不必恐慌,更不需要过度治疗
,只需要定期复查。
尿检虽小,必不可少
尿常规检查是发现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指标,对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肿瘤等
疾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受检者切莫嫌尿常规麻烦而将其忽视。尿常规检查一般包
括尿色、透明度、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以及尿离心后沉渣做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计数。许多肾脏病变早期可无症状,但尿液已
有异常。
没有眼病,也要查眼底
眼底检查能及早、准确地发现各种眼部病变,如青光眼、视神经炎、视网膜脱离、
黄斑部病变、脉络膜肿瘤等。同时,许多全身性疾病也可表现为眼底异常,如动脉
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可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渗出;颅内肿瘤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因此,不论是否罹患眼疾或全身性疾病,所有人都应定期检查眼底,并根据医生的
建议进行随访观察。
心电图检查前不可不知的几个要点
心电图检查前不能太饱、喝冷饮和抽烟,需要平静休息20分钟。检查时要平卧,全
身肌肉放松,呼吸要平静,保持安静,切勿讲话或移动体位。如果从前做过心电图
,应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如正在服用洋地黄、钾盐、钙剂及抗心律失常药
,也应告诉医生。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体检要求
1、老年人体检要勤,项目要全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全面体检。老年人体检应重点围绕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开展,如
检查血脂、血糖、血压,可以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做眼底检查,可以
了解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检查胸片、彩超、大便隐血、直肠指检以及各种肿瘤标志
物,可以排除肿瘤等。此外,老年人的体检间隔时间要短,最好每半年一次。
2、中老年人:做颈动脉超声
在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病,它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中风(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
不仅能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斑块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
变的信息,是目前筛查颈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3、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多年与老年人,尤其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要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必须
依靠仪器来测定骨密度。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检测设备是双能X线吸收仪,俗称骨密
度仪。它能精确反映骨量的丢失情况,也能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值
愈低,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愈大。
绝经前期的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每年到正规医
院做1次骨密度测定,了解自己目前的骨密度情况。每年的测定数据都应妥善保管
,并与自己第1次测得的骨密度指数(初始数据)作比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
失的速度。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
规的药物治疗。
来源:本文来源松静空空《医疗就诊信息》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