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治疗系列之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份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定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本病潜伏期约为2~4天(柯萨奇病毒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5天,隐性感染多见,也就是说,50%~80%的成人感染后并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热一般会持续2~4天,疱疹一般紧随发热而至,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大多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过程,自然病程一般为4~6天,少数至2周,大可不必谈「疱」色变。

疱疹性咽峡炎长啥样?

〈看不懂?没关系!诊断的事情建议交给医生来完成!〉

图中圈圈内的是疱疹/溃疡。这些疱疹可出现在两颊部、硬腭、咽后壁、舌头、唇齿侧,偶尔还会出现在软腭、牙龈、扁桃体上。

疱疹刚开始的时候多是小小的,粟米样灰白色斑丘疹或水疱,水疱周围会有一圈红晕,水疱破溃就成为溃疡——会引起疼痛、流口水……

而典型的手足口病是这样的:

除了口腔粘膜有疱疹外,手、足和臀部等处还有斑丘疹、疱疹等皮疹。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除了柯萨奇病毒A组(1~10、12、16、22型,其中A16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外,可能还有B组1~5型(相对少见)和埃可病毒3、6、9、16、17、25、30型参与其中。台湾的研究还发现约10%儿童发生症状性EV71感染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EV71是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极恶元凶。

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并不一定都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不一定都有疱疹性咽峡炎。

然而,部分手足口病的确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自始至终就是没有出现皮疹。从这个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卫生部的指南明确指出: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也就是说,没有出现皮疹而仅有口腔疱疹的,建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此基础上又出现的皮疹(具体请咨询儿科医生或皮肤科医生),则建议诊断为“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不论是携带者和患者都可成为传染源,而且传染性都很强,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虽然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但亦可因间接经手、毛巾、水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医疗器械等传播,流行很快,故多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因此,不管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都应提高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2)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则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怎么护理?

1、注意隔离

o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o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o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尽量避免吸烟,避免患儿继发感染;

o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观察病情

o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危重信号出没。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o呼吸怎么观察?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o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3、注意护理

o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o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o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o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怎么消毒是有讲究的,可有效消毒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o如可浸泡且耐高温的物品如奶瓶、碗筷等餐具可以用水煮沸消毒,病毒在煮沸时可立即死亡,所以,煮沸后待其自然冷却即可;

o如不能用来煮的,但可以耐高温且可浸泡的(如衣物等),可用热水浸泡,注意,水温要求维持56℃以上,浸泡至少30分钟;

o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地板、玩具、书本、家具(包括门把手、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上下面及其边缘等处均应注意消毒)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无效的,需要用浓度为mg/L的含氯消毒剂(具体参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如84消毒液,应注意其有一定的腐蚀性)或高锰酸钾等浸泡30分钟,消毒后可用清水再擦洗或浸泡后晾干,至少待30分钟以后使用;

o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o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0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o卫生间马桶等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具可用漂白粉或浓度为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o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时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5、药物治疗

o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可用于治疗,有自愈性,也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治疗多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

o患儿发热时,切忌捂热(捂汗)——不可包裹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

o如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或想进食又因为口腔疼痛而怕进食时,在进食前半小时左右可考虑使用退热药,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o一般认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o如果有在服用维生素D或维生素AD的患儿在生病期间应继续服用,但如果使用鱼肝油涂抹溃疡当天应先暂停口服的维生素D或维生素AD。

6、关于预防

o预防才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与手足口病的一摸一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勤洗手,正确的洗手。

o在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比较集中的,空间比较封闭或是半封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学校、早教中心、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o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o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目前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暂未确定。一次一支(0.5ml),推荐在上臂三角肌处接种,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接种。

参考文献:

(1)桂永浩,薛辛东,《儿科学》(七八年制,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卫平主编,《儿科学》(五年制,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

(5)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年版)》

(6)WHO():AGuidetoClinicalManagementandPublicHealthResponsefor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zl/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