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视资讯黄斑下出血三联治疗

黄斑下出血可严重危害视力

黄斑下出血是老年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严重并发症,常常导致视网膜光感受器和外核层损伤。动物模型表明视网膜下出血在24小时内导致视网膜损伤,而临床上90%的患者最终视力在0.1以下,因此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研究背景

临床上黄斑下出血的自然病程表现为24个月内28.3%的患者出现出血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38.3%的患者出现复发性黄斑下出血,这提示对于复发其治疗相当重要。然而,玻切联合玻璃体腔内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贝伐单抗和气体注射术虽然能够置换黄斑下出血,但在8个多月的随访中发现41%的患者复发。因此早期发现复发,及时使用抗VEGF药物十分必要。

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是两种常用的抗VEGF药,其中雷珠单抗与血浆和rt-PA共用时不会出现降解,而阿柏西普与血浆共用时其VEGF结合能力会下降。

既往报道玻切手术患者较非玻切患者相比,前者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其半衰期缩短。鉴于以上这些研究,来自日本的研究者认为联合使用rt-PA、雷珠单抗和气体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黄斑下出血的合理方案。

研究目的

医院眼科的研究人员为了探讨不予玻切、玻璃体腔注射rt-PA、雷珠单抗和气体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者连续纳入20名老年黄斑变性(AMD)或息肉状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伴黄斑下出血患者,共20眼。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t-PA(25mg/0.05ml)和%的全氟丙烷(0.3ml),嘱患者俯卧位2天。治疗6个月后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中心厚度(CRT)、中央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厚度(PED)、中心椭圆体带、复发率及并发症。

研究结果

在黄斑下出血的20眼中,原发病为渗出性AMD者1眼,为PCV者19眼,出血面积在2至31个视盘直径之间。其中17眼(85%)黄斑下出血完全吸收,3眼(15%)黄斑下出血部分吸收。治疗后6个月,BCVA由20/改善至20/65;CRT由治疗前微米降至微米;中央PED厚度由微米降至88微米。3眼发生玻璃体积血、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6个月内一半的患者复发,及时进行了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视功能得以保留。影响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主要因素为治疗前后的中心椭圆体带、治疗前视力及治疗前后的中央PED厚度。

上图为患者治疗前(A、B、C)和治疗后(D、E、F)的眼底彩照、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及OCT对照。

结论

三联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rt-PA、雷珠单抗和气体)能够有效地置换黄斑下出血,并能改善视功能损伤。为了保留视力,治疗后早期检测及时发现复发,必要时给予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十分重要。

原文:Ophthalmology.;(6):-86.

注:惟视眼科原创资讯,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更多精彩,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在什么价位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zl/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