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为年vonGraefe首先报告。直至年以后,有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技术,才肯定了中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失代偿,屏障功能受损,染料渗漏所致浆液性RPE和/或神经视网膜脱离,故认为中浆原发病变位于RPE层。
2.近年来应用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技术,发现了中浆有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灌注,故又考虑中浆的原发病变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RPE和视网膜病变为继发病变。
3.总之,中浆是一常见的,病因和病机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较女性高7倍以上。中浆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
自觉不等程度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相对或绝对暗点。
1.典型病例可见黄斑区1~3DD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相应视网膜下有灰黄色小点或玻璃体膜疣样改变,在病之后期或恢复期更明显,可伴有RPE脱离和/或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
2.一些复发或病程长的病例,眼底病变可以十分广泛,主要表现为RPE广泛色素变动,或大小不等的RPE萎缩区,还有的盘状视网膜脱离不在黄斑,而远离黄斑部位(距中心凹μm以外),甚至在颞上下血管弓之外或附其近。
3.中浆病例不合并视网膜和/或RPE下出血,一旦有出血存在,表明已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或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病变。
相关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中浆诊断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技术,归纳起来至少有下列五方面的表现形式。
1.渗漏点型是最常见的形式。有三种渗漏点形态,均是在荧光造影的静脉期后出现。①圆点扩大型或墨渍弥散型(pinpointleak,inkbotleak):即以染料渗漏的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这是渗漏点型中最多见的,占70%~80%。②喷出型:呈冒烟状或蘑菇烟云状(smokestackleak),占中浆病例的10%~20%,与造影晚期荧光素染料进入脱离的视网膜下间隙内,形成淡淡的盘状荧光池。以上这两种渗漏点是中浆最典型的表现。患眼中大部分(70%)是一个渗漏点,较少(20%)是两个渗漏点,少数是多个渗漏点同时存在。③不典型渗漏点表现:有的是RPE窗样缺损状高荧光,成灶性或多灶性,荧光造影显示极缓慢的渗漏或极不明显的渗漏。
2.局限区RPE渗漏染色:相应病灶区RPE局限高荧光染色(adiffusetypeofRPEleakage),并不表现为RPE脱离。这是局限区RPE弥漫失代偿的表现,为缓慢的RPE弥漫渗漏(incontinenceorooze)。
3.浆液性RPE脱离:孤立的RPE脱离位于中心凹附近,病人常有症状;远离中心凹者(um)常无症状,常在中浆病例的对侧眼见到。临床上浆液性RPE脱离常与渗漏点同时存在。RPE脱离可能是中浆的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病程的表现。RPE浆液性脱离荧光造影早期即显荧光,并逐渐增强,造影后期呈界限清楚、形态大小不变、染色均匀的荧光池(RPE下荧光池)。
4.上述各型单独或联合并伴发RPE萎缩带:这种RPE萎缩带可以范围很广,由后极部向下方延伸,可以位于视乳头颞侧或鼻侧,甚至萎缩带末端可伴大泡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bullousretinaldetachment)。有时周边部眼底有三角综合征的表现。萎缩带的顶端是RPE渗漏点或弥漫RPE染色区。
5.荧光造影未见渗漏现象:这种现象如真正存在,也仅仅是极少数中浆病例,存在黄斑浆液盘状视网膜脱离,但荧光造影没有明显RPE渗漏改变,推测可能是RPE屏障功能尚未明显损害,不足以渗漏荧光素,或已是恢复期,渗漏点已封闭,视网膜下浆液尚未完全吸收之故。
多发渗漏点伴RPE脱离
1.中浆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气候和周身情况(如病毒感染、精神紧张、妊娠、器官移植、肾功能衰竭、感冒、肝炎)等均有关。
2.A型性格者交感神经紧张,易发生情绪波动,血循环中儿茶酚胺高,这类病例易发生中浆。
1.中浆的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但原发病理在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而盘状视网膜脱离是继发病变。缺血、炎症、外伤、变性、生物化学或免疫学改变均可使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病变。
2.荧光造影显示中浆主要是RPE细胞失代偿,表现为RPE连续性的中断,故出现RPE渗漏染料,这是RPE的连接复合体即屏障功能破坏的结果,但这不是RPE细胞坏死。
3.近年来临床应用ICG眼底血管造影发现中浆病例不仅有RPE渗漏性改变,更主要是见到相应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高灌注,通透性增强现象。
4.由此,根据临床、实验和ICG造影所见似可以说明中浆原发病理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RPE病变可能是继发脉络膜病变的结果。
“中浆”患者应去除全身发病诱因,戒烟酒,勿过分劳累,口服维生素B、C和路丁,以及应用激光光凝等治疗。
1.中浆是自限性疾病,3~6个月内不用任何治疗大部分可自愈。60~80%病例于3个月内自愈,10~20%于3~6个月内自愈。20%病例超过6个月自愈。恢复后中心视力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2.多次复发,病程长的病例可有轻~中度视力减退,甚至视物变形不消退,视功能(对比敏感度,后像恢复时间等)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3.由于中浆病例用激素后可发生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故对中浆应禁用激素。
4.伴发RPE脱离的中浆尤其是多次复发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可能发生老年黄斑变性。
激光治疗中浆是目前最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可以缩短病程,利于视力恢复,能否减少或预防复发尚无定论。
1.原则上黄斑部激光治疗应不用蓝光,可选用绿、黄、橙红、红和半导体红外光。
2.激光参数:光斑大小50~μm,曝光时间0.1~0.3s,输出功率0.1~0.4W,输出功率大小与使用的波长、视网膜脱离程度和视网膜下积液的成分有关。应严格限制激光斑反应强度,RPE层应是I级光斑反应(极淡灰色斑),以能见到有光凝反应即可。
3.技术要求:①对于中心凹和无血管区以外的渗漏点,一般是直接光凝渗漏点;②对于累及中心凹及无血管区的渗漏点,常采用间接光凝法,即在盘状视网膜脱离边缘半周或一周光凝数点或数十点,分1~2排,这种治疗可能不如直接光凝恢复快,但疗效亦较好。③对于盘状浆液性脱离局限区内多发渗漏点,或渗漏点定位困难,或未见到渗漏点而是局限区内弥漫RPE渗漏染色,可行格栅光凝。累及中心凹的渗漏点,或中心凹渗漏点经过间接光凝后疗效不显著者,亦可以谨慎地行格栅光凝,但需注意勿伤及中心凹。④对于浆液性RPE脱离,只须于脱离边缘光凝1~2排,或行脱离区内的格栅光凝,激光斑亦应是I级反应,但应较光凝中浆渗漏点的光斑略强一些。
4.激光治疗中浆的机理是属于RPE的激光扩创术,即利用激光热效应破坏失代偿的RPE细胞和刺激周围正常RPE细胞增殖,形成新的脱色素的RPE细胞和新的RPE屏障功能。
5.激光治疗中浆的时机与适应证存在争论:
(1)因为中浆是自愈性疾病,过去认为病程3~6个月以上才适于激光,实际上黄斑长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细胞外节与RPE细胞绒毛突的正常定向性生理嵌合不可能恢复正常,病程越长,这种嵌合越不完善,视功能恢复亦越不完善。
(2)还有认为视力好的病例不必激光。视力好的病例,说明渗漏点不在中心凹或浆液视网膜脱离没有侵犯或轻度犯及中心凹,这种病例激光时不存在危险性,应尽早治疗,而且因为没有中心凹部位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所以这类病例视功能恢复最满意。
(3)激光有一定危险性。远离中心凹的渗漏点光凝时无任何危险性,只是接近中心凹及其无血管区内的渗漏点,需要特别注意,越近中心凹,光凝时有一定危险。需严格控制激光输出功率及仔细光凝。
6.激光治疗疗效。激光治疗肯定可以促进恢复,缩短病程。绝大部分病例光凝一周后即有视力提高,症状改善。几乎绝大部分病例只须一次光凝即治愈。因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正确掌握激光技术,早日进行激光治疗,应作为中浆的首选治疗。
附上两张OCT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