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突起高热、咽痛为主要表现,典型体征为咽部充血,有疱疹,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本病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夏秋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很快。主要侵犯1~7岁小儿。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偶有延至2周者,很少有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感冒”范畴。
01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常见于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时,或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人有接触史。
2、急起高热,咽痛明显以致影响吞咽,流涎,有时呕吐、腹痛或肌痛。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毫米,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偏低。
02、辩治原则:辨证重在辨风、热、毒,风热甚者发热恶寒,咽部红肿痛有疱疹,热毒甚者高热口渴,咽部红肿疼痛糜烂。治疗以疏风清热利咽为基本法则。
1
风热袭咽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咽部红肿痛,吞咽不适,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疱疹,疱疹周围红晕不显,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2
热毒内蕴证
热毒内蕴证:高热,咽部红肿,咽痛拒食,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可见溃疡,溃疡周围红晕明显,心烦口渴,流涎较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03疱疹性咽峡炎护理1
发热护理
患儿常急剧发热,多为中、低度,偶见高达40℃,甚至引起惊厥。首选物理降温,尤其是婴儿,给予头部冰敷、贴小儿退热贴、温水洗澡或擦浴,物理降温无效时,遵医嘱选用退热药布洛芬口服口服及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每4小时测体温1次,降温处理1小时后复测体温,及时报告医生。退热后注意补充水分,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保持环境通风,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保持皮肤清洁。
3
口腔护理
因口腔粘膜及舌面出现疱疹和溃疡,患儿阵发性哭吵不安,吞咽疼痛,会影响患儿进食。故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进食后喂少量开水以清洁口腔,年长儿餐后漱口。
3
消毒隔离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提高患儿及家属手卫生依从性,尤其在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或交叉感染。病室与其他病种患儿隔离,保持病房整洁,注意开窗通风,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拖地2次。
4
饮食护理
加强患儿饮食指导,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足够营养,避免过热、过冷、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引起口腔溃疡部位疼痛。对体温过高、吞咽不适、拒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补充营养。饭前洗手,注意饮食卫生。所有患儿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指导,3~4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04中医外治一吴茱萸贴涌泉吴茱萸贴涌泉:一般取吴茱萸10克,研成粉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固定。
二三豆饮三豆饮:黑豆克、绿豆克、赤小豆克、另外再加60克甘草,白糖适量。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分别将绿豆、黑豆和红小豆倒入锅中,用大火烧开,开锅之后再加入甘草,改成小火继续煮成粥。另一种是将三种豆洗净浸泡至涨后混合磨成浆,加水适量煮沸,每日2次,早晚服用,可长期食用。
三小儿推拿小儿推拿调理。
求医不如求己,
选择最小的代价捍卫孩子的健康
完
和你一起成功支持一下,小编会更加努力创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