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来说,近视发病年龄越早,就越可能成为高度近视;成为近视眼后不注意控制,每年一二百度的速度增长,也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高度近视。我们一般将度数大于度的近视称之为高度近视。
有些家长和孩子总有错误的观点,认为近视没什么,周围都是近视眼,将来长大做近视眼手术就好了,根本不重视近视的防控。而实际情况是,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戴眼镜给人们带来不便这么简单,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眼部结构将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这些改变无法通过近视眼手术来改善)。目前的医疗技术很难进行预防式治疗,是携带终身的“定时炸弹”。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高度近视因眼轴的过度伸长,会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变薄以及视乳头的变形。包括:
①豹纹状眼底:由于眼轴向后延长,视网膜的血管变细变直,脉络膜毛细血管也变细变直,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供应,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呈现豹纹状眼底。
②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张力的牵引下,从视乳头旁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多居颞侧。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最终形成环形斑。
③黄斑部病变:黄斑区是近视眼变性的特异性好发部位,一旦病变,视力受损明显。近视眼黄斑区的病变主要有色素紊乱、变性、萎缩、出血、新生血管、Fuchs斑和裂孔等。
④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后巩膜葡萄肿。
⑤锯齿缘部囊样变性:视网膜的边缘便是锯齿缘。是由多层的视网膜与单层睫状体非色素上皮交汇而形成。表明在平坦部与视网膜之间连接处有网膜残缺现象及囊性变。
除此之外,高度近视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①玻璃体异常。玻璃体液化,浑浊及后脱离,导致明显的飞蚊症。
②视网膜脱离。近视眼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远远高于正视眼人群。其基本病理过程为视网膜裂孔形成,多见于赤道部及周边部,液化的经裂孔流入视网膜下,使视网膜隆起。
③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但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
④白内障。多后极性,亦可为核性浑浊。
因此近视防控最重要的就是预防成为高度近视,近视在低龄儿童的出现和减缓近视度数的不断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已经是高度近视,除了定期的视力检查外,更需要定期进行眼部尤其是眼底的健康检查。日常除注意视力变化外,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暗点、视力下降等症状,一旦出医院检查。另外,由于高度近视者眼轴长,眼球壁比较软、薄,所以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活动、震动及外力碰击眼球,以免发生视网膜脱离,平时也可以多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C、E,这些也对眼睛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万里路学校所有,翻版必究,如须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课程推荐
《视功能检查与临床应用》
(视功能检查:对假性近视、近视增长过快、视疲劳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开班时间:9月23日-9月28日
●课程内容
①综合验光仪流程
?课程内容:综合验光仪结构;综合验光仪专业验光流程。
?课程作用:学习此门课程能够使学员掌握规范的综合验光流程,使学员在门店中为顾客验配准确的屈光度。
②综合验光仪调节功能检查及应用
?课程内容:1.调节功能概述,各项调节功能检查的意义及方法。
2.讲解与调节有关的常见问题,假性近视,近视增长过快,老视验光,戴镜不适。
?课程作用:学习此门课程,能够帮助顾客找到引起戴镜不适的原因;帮助顾客检查是否存在假性近视及近视增长过快问题,以及帮助顾客找到引起戴镜不适的原因。
③综合验光仪集合功能检查及应用
?课程内容:1.集合功能概述(集合基本概念,集合分类等),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集合功能检查(远近水平眼位、AC/A、NPC);
2.三种集合异常的诊断与处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集合过度,集合不足)。
?课程作用:学习此门课程能够给顾客及患者进行集合功能的检查,通过集合功能的检查见过分析其集合异常,并学会常见的三种集合异常的诊断方法与处理方法,了解基本分析及处理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