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痹性斜视手术中的ldquo四两拨千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4886.html

以下是一个孩子的4个月来眼睛的变化:

第一张照片是可爱的小男孩平时的生活照;

第二张照片是小男孩于年11月就诊时拍摄的;

第三张照片是年2月孩子做完斜视手术后一个月时的照片。

他的眼睛经历了怎样一番“由正变斜、改斜归正”的故事?

这一切要从一次玩滑梯时的不慎说起。该患儿于年2月从1米高的滑梯上摔落,导致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疝,左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左侧颞骨骨折,左侧颞顶部头皮血肿)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昏迷50余天,清醒后除发现认知障碍及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等全身症状外,同时右眼上睑下垂伴外上斜,运动障碍(具体不详)。后经康复训练两个月后,右侧肢体肌力较前改善,右眼上睑下垂明显好转,眼球仍为外上斜。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软化灶(左侧顶叶、额颞叶、双侧基底节区、脑干为著)。

患儿年11月12日来复旦大医院就诊时,全身状态尚可,眼球运动检查可见:第一眼位可见右眼外上斜,向下运动各方向均受限且未过中线,继发向上各方向运动亢进。角膜映光检查提示右眼主斜,-10°,右高左约20°。

眼底照提示右眼明显内旋,左眼外旋,双眼矫正视力0.7,0.8。眼B超无特殊表现。

讨论1

如何诊断?患者向下运动各方向均明显受限,提示下转力量不足,所有眼肌中有下转作用的肌肉为下直肌和上斜肌,支配下直肌的为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的为滑车神经,那么能否在影像学检查结果找到相应证据?

动眼神经的核团,相对纷繁复杂。动眼神经核在眼动神经核中属于异类,亚核多、有的双侧成对,有的双侧共用一个核,有的交叉,有的不交叉。需警惕区别核团性损伤和非核团性损伤。一般单侧眼肌麻痹可能为非核团性损伤,双侧眼肌麻痹可能为核团性损伤,因为动眼神经核团可交叉支配双侧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神经损害:(1)核性损害: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大脑导水管周围,双侧自上而下的排列为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各核两侧相距甚近,而前后距相对较远。因此,中脑病变时,多表现为双眼的不全动眼神经麻痹。

讨论2

若右眼上斜肌麻痹,为何右眼底相呈内旋?

第一眼位时,右眼为外上斜位,上斜肌的正常运动为下转和内旋,照片上显示的较大角度内旋可能是由于滑车神经不全麻痹,旋转功能仍存在,但下转功能受限,而拍摄眼底照片时,右眼需调整到正常位置而动用过强力量下转,故内旋角度过大。

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颞叶深部、右侧颞叶深部、左侧丘脑、双侧大脑脚区、左侧颞顶叶、左侧视皮质区、脑干区均见多发脑软化灶,眼外肌无明显增粗,泪腺无增大,视神经及视交叉未见增粗。双眼眼位不对称。结合此患者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扫描结果,锁定致病病灶为右侧动眼神经核受损(中脑导水管周围)。因受制于术前MRI扫描的场强和层厚,滑车神经核或传出通路定位困难。文献表明,外伤是儿童复合性颅神经损伤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患者的体征,双眼向下各方向运动受限,故可诊断为双下转肌麻痹(下直肌和上斜肌),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

讨论3

如何选择手术方案?既可以改善第一眼位,又可以增加下转功能。

眼肌麻痹的常规手术为直肌转位手术。转位手术已有多年的历史,年Hummelsheim对展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了上下直肌各半束向颞侧的转位手术;Knapp医生采用了水平直肌断腱并向下直肌转位来治疗下直肌麻痹的病人;Jensen医生则采用了非断腱的直肌移位,将上下直肌颞侧各半束转向外直肌来避免了眼前节缺血的风险,但术后观察发现肌肉粘连较重。

总结

上述术式的优缺点如下:

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改进术式呢??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发现,直肌移位术后的影像学提示直肌转位后止端虽移位至新位置,但由于pulley的限制,移位肌肉的后段并未向麻痹肌方向移位,而当肌肉后段固定在巩膜上时,可有效增加眼球向麻痹肌方向运动的力量。年Nishida教授将非断腱的上下直肌后段(肌止端后8-10mm)分别固定在颞上象限和颞下象限的巩膜上(角膜缘后10-12mm)来治疗展神经麻痹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如果巩膜固定位置距离麻痹肌肉的位置更近,则带给麻痹肌肉的力量就会更强。故我们进行了术式的改良,例如下直肌麻痹时,将内直肌和外直肌的肌腹(肌止端后4-6mm)固定在下直肌的旁2mm、距离下直肌止端后8mm的位置来进一步增加向下转动的功能。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展神经麻痹。

病例的手术方案为:拟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行右眼上直肌后退11mm,右眼水平直肌向下直肌移位(CZ-HRT-down),因患者同时伴有外斜视,故左眼外直肌后退9mm解决外斜视。

患者术后一个月与术前眼位对比照,第一眼位明显改善,且右眼向各个方向的下转力量明显增加。

多篇文献表明,约90%的颅脑外伤患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儿童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斜视,只有极少数患者的斜视可自行恢复,建议观察半年以上再考虑手术。

改良的直肌转位术可有效改善第一眼位,尽可能减少了因肌肉断腱引起的眼前节缺血并发症,且同次手术除转位手术还可同时做直肌的断腱手术(后退或截除),且理论上此直肌转位术可避免组织过度粘连,实现手术过程的可逆化。

作者

王希莹

眼科医学博士,复旦大医院主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期间曾就读于日本滋贺医科大学3年(留学奖学金),专长于斜弱视、复视,屈光不正和小儿常见眼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by/10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