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找我?”大清早刚到办公室,共青城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教导员谢之放还没有坐到凳子上,就接到局领导的电话,让他一刻钟后到领导办公室一趟。
会是啥事呢?从事法制工作十来个年头了,像这样大清早领导直接打电话来,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之放,有个事跟你说下”,进了领导办公室,领导招呼谢之放坐下,继续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局也收到了线索,根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拟于今天开始,正式对以叶某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案件启动收网行动,案件就定名为‘9.30’涉黑专案,你准备一下,参与专案组工作。”
“我?!”谢之放一惊,毫无预感呀。当然,对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他是知道的,只是对于“9.30”专案这事,此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说过。
“领导,我能行吗?”谢之放轻轻地抛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
“这次专案,局里各个部门都抽了人,你的任务是把好法制关,整个专案组的各种材料全部由你来审核、认定。大家都认可你,认为你法律知识丰富,法制工作经验充足,你一定行的。”领导回答道。
“感谢领导信任,我一定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谢之放明白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是,这次又要放儿子的鸽子了。
这天是年9月30日,第二天就是国庆节,不少人已经启动了休假模式。之前,谢之放和妻子商量了,是准备好好陪伴家人,一起带两个儿子到外婆家走一走,再到游乐场玩一玩,现在,新的任务来了,他这个“养鸽专业户”的名号看来是甩不掉了。
01共青城市,作为江西省最年轻的县级市,是江西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是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四大组团之一,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坚韧不拔的共青精神,已经融入到了每个共青人的血液中。
然而,就像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一样,在城市的发展中,一些不法分子也沉渣泛起,他们肆意打、砸、抢,为了一己私利,就出手伤人,危害乡邻,成了社会的毒瘤。叶某就是其中的典型。叶某,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自幼随父母从河南迁至共青城定居。年,他在共青城成立河南老乡会,同年成立江西河南商会,四处招募拉拢河南籍社会闲散人员充当打手,对当地群众进行威胁、恐吓、殴打,逼人举家外迁、关门歇业,通过暴力手段非法控制娱乐休闲场所、砂石料供应、昌九高速配套设施建设等,达到敛财目的。依靠这种非法手段积累了财富,后来,他又给自己弄到了一顶共青城市政协常委的帽子,经常以“捐款行善”为名,威胁、贿赂官员,将“麻烦”一一摆平。在叶某麾下,还有方某、叶某虎、叶某宏、彭某等一批骨干成员,他们盘踞共青城市长达十年,先后作案百余起,其中刑事案件60余起,其他违法案件34起,伤害无辜群众70余人,强行插手工程1个,非法所得数千万元。一次,共青城市某饭店河南籍老板与就餐夫妻俩发生停车纠纷,饭店老板不甘吃亏,立即找到他的后台叶某。为了立威,叶某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清事情缘由,立即召集0余名组织成员,把就餐夫妻俩打伤。叶某虽然不懂建筑知识,但是看到这一行来钱快,也开始涉足,从为工地运送砂料入手,一步步进入建筑行业。为了垄断砂石料生意,他指使人殴打运送砂石的老板及员工,并打砸他们的车辆。为了抢夺本地安置房建设施工、工地砂石料供应权,叶某招来一帮小弟,故意找茬,将原来的供应商张某和熊某暴打一顿。在抢夺城区一道路承建权过程中,叶某带人暴力威胁另一竞争方老板;为了发泄心中不满,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叶某带人将市民陈某双手砍断,造成对方终身残疾。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歹徒用送花圈、烧纸钱等方式讨债的情节,也被叶某效仿。叶某一伙横行乡里的恶劣行径,一度令当地百姓“谈叶色变”。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就印证在了叶某一伙身上。年8月,九江市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厅转来的举报线索:以叶某为首的团伙在共青城市拉帮结派、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以暴力威胁手段垄断该市重点工程。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侦查,9月30日,九江市公安局组织50名精干民警赶赴共青城市,对以叶某为首的涉黑组织进行集中收网。紧接着,又从全市各地公安部门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对该案进行提级侦办。0谢之放就是这样进入专案组的,负责专案综合材料,主要职责是审核、收集、整理案件材料。自年从安徽考录到共青城市公安局以来,谢之放对叶某也有过一些听闻,但主要都是叶某正面形象,只有接触到案卷材料,他才发现,叶某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沉下心来,翻阅案卷中记录的叶某等人的累累恶行,一贯与人为善的谢之放也禁不住义愤填膺,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从严审核、从严把关,不放过叶某等人任何一点点恶行,确保最终将他们押上人民的审判台。“法制民警就是要严把案件质量关。”谢之放始终坚信这一点,为此,自他承担“9.30”专案的法制员起,他就始终坚持狠抓案件的审核把关工作,对于每一起立案、拘留、报捕的案件,都逐一进行从严从快审核,做到案卷不看完不放手,问题不找准不放过,事情不解决不放下。在案件审核当中,对于出现的问题,他都逐一列出清单及时反馈回案件侦办组,对整改不到位的,会上进行点名通报,会后跟踪整改进展。
专案组组长来自九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是一名专家型老刑警。一次他对谢之放说:“谢教,叶某涉黑案件时间跨度长,涉案人员多,疑难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提请批捕,是案件的关键,是否批准逮捕,直接影响案件下步进展。虽然专案组的同志们都是各地精英,但毕竟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提审、讯问中的重点也会又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呀。”
“领导放心,我明白。”谢之放没有多说,他感觉到了专案组组长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这信任背后隐藏着的期待。明白了这一点,谢之放在后来的案件审核把关中,更加紧盯证据不放,有时在案情分析会上大胆提出搜集证据的意见,为案件提请批捕打下坚实基础。在程序上,他为每份证据的合法性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案件的办理,为强制措施的运用、变更提供法律支撑。有时遇到大家都琢磨不透、书本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请教上级业务部门、或者检察院的同志。
晚上7点半,人们还在享受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9.30”专案组的案情研判分析会已拉开战幕,专案组成员热烈地讨论着案件情况,一阵“头脑风暴”悄然刮起。
“请大家注意一下‘一刀’这个家伙。”在案情分析会上,谢之放轻轻放下手中的水杯,环顾了一眼参会人员。
“一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专案组组长有点不解,其他的同事也转头望向谢之放。
“从我所翻阅的案卷看来,整个‘9.30’专案,多次出现了‘一刀’这个名字,但是又没有掌握到真实身份。我梳理了一下,他应该是案件的骨干成员之一,大家在补充侦查的过程中,请再下点功夫,找案件知情人再了解一下,也要提审几个关键人物,争取不要让这家伙漏网。”谢之放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在黑板上写下“一刀”的名字,再填上几个与他有关联人员的姓名,把众人与“一刀”的关系一一标注出来。
顺着谢之放的思路,大家从案卷中汇聚起“一刀”的全部信息:“一刀”,早年曾在广东作案,后逃离至共青城市,投奔叶某,被叶某发展为打手,并参与了叶某之子在共青城市一家KTV内的寻衅滋事案件。在叶某的纵容和指使下,后来又窜至相邻的德安县,在一家酒吧内故意伤害他人,之后逃之夭夭。
这一点一滴的信息汇集到一起,“一刀”的整个作案过程和逃跑路径就清晰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自然,“一刀”最后也没有逃脱民警的追捕,只是他一定不会想到,最终决定他宿命的会是一个坐在案卷前天天审阅案卷的人;专案组的同行们也禁不住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搞法制的,也能搞侦查,老谢原来还是侦查高手!”
“老谢,讲讲呗。”这次成功抓捕“一刀”让不少人改变了对谢之放的看法,在案情分析会上,当大家遇到瓶颈,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抛向谢之放,想听听他的意见。
当得到专案组组长的同意后,谢之放根据案件进度,搬出案卷,结合具体案例,一点一点地抛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会上听得不过瘾,有的专案组成员就在会后缠着谢之放,希望他把思路再讲细、讲透。遇到这种情况,谢之放就综合自己审核案卷中得到的思路,向侦查员讲解犯罪定性、取证策略、方法、步骤。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专案组的成员来自全市各个公安机关,都是侦查办案的高手,在办理专案中都有自己的心得。但这并不妨碍大家互相的坦诚交流,也正是通过这种介入交流的方式沟通,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案件庞大而复杂的证据体系构建。
历时一年多的专案办理,谢之放先后共审阅了本案卷,每本案卷都在00页左右,在扫黑除恶专案组中,他就像是工厂里的质量检测员,善于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还能事无巨细的把每个案件的侦办方向、罪名构成、取证方向,分析得头头是道。
03“嘶......”一阵接一阵针刺般的痛感又出现了,从眼眶传到大脑,眼泪水也莫名其妙地涌出来。“该死的眼疾,又复发了。”谢之放暗暗嘀咕了一身,轻轻把一支笔放在刚刚阅读过的案卷材料中,然后合上案卷,身子往椅子后面蹭了蹭,靠在椅背上,调整了个稍微舒服一些的姿势,头往后仰,闭上眼睛,逼迫自己强行休息一下。一只蛐蛐在走廊的花盆里“曲曲曲”欢快地唱了起来,声音在办公楼内四处回荡,这个寂静的深夜,它就是这方领地的主人。谢之放也听到了蛐蛐的鸣唱,眼睛中涌现的痛感似乎因为这只蛐蛐的出现而有所消减,刚刚还有一些烦躁、郁闷的心情慢慢平息了下来。他举起双手,用手指附在闭着的眼睛上轻轻地揉了几圈,然后又像做眼保健操一样,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着睛明穴,合着蛐蛐鸣唱的节奏,上下轻轻来回揉动。因为长期伏案用眼过度,谢之放的眼睛常常出现刺疼感觉。起初,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到药店买来眼药水,往眼睛上滴上一滴,以此来消除眼睛的疲劳。然而,这样的做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后来,痛得实在受不了,医院看眼科。医院的一幕,像回放的电影,又出现在谢之放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记得4个多月前的一天上午,医院那个穿着白大褂、带着眼镜的中年医生一手拿着一把手电筒、一手先后翻看了他的双眼,然后又指挥着他在一套看不懂、闹不明白叫什么名字的仪器前面折腾了一番,这才摘下眼镜,一脸严肃地说:“你的右眼视网膜已经脱落,必须手术。”谢之放说:“工作太忙,我怕没时间做手术。”医生说:“不做不行,否则迟早瞎掉。”谢之放吓了一跳,只好顺从医生的安排。手术后,中年医生又说:“回家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期疲劳用眼、剧烈运动,并且坚持每月复查一次。”想到这儿,谢之放脸上露出一个自嘲的表情:休息?做了警察这一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哦。事情的发展,也确实证明,医生的医嘱,在谢之放这里根本无法实现。当然,最开始,谢之放也每个月都想办医院复检,眼睛逐渐有所好转。后来,他进入专案组以后,一切都变了。当年的那个国庆节,妻子听说谢之放要加班,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自己在家辅导大儿子作业、陪伴小儿子玩耍,谢之放在单位不停地审阅专案组成立前收集、制作的各种调查材料和案卷笔录。七天长假结束,谢之放也想壮起胆子再去找领导,希望能退出专案组,抽时间去复查眼睛。但想到那天接受任务时,领导对自己说的那句“你是组织上信得过、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老法制,你就是这起专案的定盘星”,他又打消了退出的念头,心里一发狠,自言自语道:“既然领导这么信任我,岗位也需要我,要干就干好,我干脆啥也别想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这个信念,就这样支撑着谢之放一路走来,不舍不弃。由于案件多,时间紧,谢之放只能放弃了每月一次的眼睛复查,即便时常感觉眼睛肿胀、疼痛,也只能独自忍受着,毫无怨言。04自从参加扫黑除恶专案组后,无论家中有什么困难,眼睛有多么不适,谢之放始终按时参加扫黑除恶专案组的早会、晚会,从没有以任何理由请过一个假。谢之放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外地,在共青本地举目无亲,家中年幼的两个孩子,全靠夫妻俩照顾。为了不耽误扫黑除恶斗争专项工作,谢之放经过一番思考,说服妻子,又求了不少人帮忙,最后把两岁多一点的小儿子提前送入幼儿园。大儿子也只是一个小学生,没有办法及时接送,谢之放就给他办理了一张公交卡,教他自己学坐公交到学校。有时等不到公交车,大儿子要步行五六里路回家。有时想起这一切,谢之放心里一阵难过,只能自我安慰:“我是个警察,困难是暂时的,再坚持下就好了……”在“9.30”扫黑专案组一年多的时间,谢之放就像是这个小家的额外成员,每天早出晚归,来去匆匆。他常常看完材料、谋划好第二天的工作思路后,要到半夜才能回到家。此时妻子、孩子门早已睡熟,为了不惊扰家人,谢之放干脆就窝在沙发上对付一夜。好在谢之放有一个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妻子,因为工作而无法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生活,但妻子却从无怨言。即便是谢之放进入“9.30”专案后,在家里呆的时间更少了,妻子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有一次,她跟谢之放开了个玩笑,说:“你回家就像住宾馆一样,整天见不到人,当心你两个儿子都不认识你哦。”听到这句话,想到这段时间妻子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柔弱的肩膀上,谢之放心中愧疚极了,倒是妻子赶紧回过神来,安慰他:“没事啦,开个玩笑,莫往心里去,你把工作干好,当好儿子的榜样就行!”年1月30日,武宁县人民法院对叶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一审决定,对被告人叶某判处有期徒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案其他人也被公开宣判。消息传来,谢之放和“9.30”专案组的其他成员都激动地谈论着宣判的结果,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忙碌和压力仿佛在那一瞬间释然了。“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们是夜空中的无名星,却是黑夜里最亮的星,照进大地的每一处黑暗,“快看,彩虹!”办公室有人突然喊叫了一声。谢之放应声站起身,走到窗前,打开窗户,一袭清风吹来,清新、凉爽。暴雨过后的天空,更加澄净,远处果然卧着一道弯弯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好看极了......作者简介作者:刘志坚共青城市公安局政治处主任,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喜欢涂鸦一些文字,现为江西省公安文联、九江市公安文联会员,作品曾在《法制日报》《光明日报》《人民公安报》刊登。
精彩回顾01有“快递小哥”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