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OriginalArticle
文章来源:蔡瑞珍,陈慷.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9(9):-.
摘要
目的
观察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表现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年9月至年7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为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52例(52眼),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RRD患眼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进行OCT及mfERG检查,观察RRD患眼黄斑区微结构,以及黄斑区反应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采用t检验对术前患眼与正常眼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与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均成功复位。术前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正常眼明显增厚,为(+4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眼相比较,术前患者中央1环Nl波和P1波振幅密度降低(tN1=17.、tp1=23.,P0.05),潜伏期延长(tN1=5.、tP1=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提高(P0.01),潜伏期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BCVA在术后1、3、6个月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r=-0.、-0.、-0.,P0.05),与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呈正相关(rN1=0.、0.、0.,rp1=0.、0.、0.;P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
结论
OCT与mfERG可以客观综合观察RRD患者术后黄斑区的形态和功能,评估视网膜脱离后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焦视网膜电图
DOI:10./cma.j.issn.-X..09.
作者单位:郑州,河南省眼科研医院
通信作者:陈慷,Email:kang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