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白内障遇上高度近视

白内障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随着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并发展为全球性问题,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目前已发展日臻成熟,除有效改善视力外,大量研究也发现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眼压也出现明显降低,在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中均有降低眼压的作用,甚至有研究提出将白内障手术作为青光眼患者的一线治疗。然而,近期又有研究发现,在术后早期,患者眼压出现一过性升高的表现,在高度近视患眼中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将综合现有文献,对白内障患者尤其是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后眼压变化做进一步阐述。

眼压升高导致Schlemm’s管横截面积减少

眼压由房水形成和流出之间的平衡进行调节,房水流出通道主要由小梁网(trabecularmeshwork,TM)、Schlemm’s管、房水静脉等组成。既往研究发现,眼压与Schlemm’s管横截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流出阻力最大的位置是近管组织和Schlemm’s管的内壁及其与小梁网交界面处。

当眼压升高改变小梁网的结构时,Schlemm’s管横断面减少。近期研究[2,3],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在离体眼中观察房角及Schlemm’s管结构,并发现随着灌注压的增加,Schlemm’s管横截面积降低。随后不久,又有研究者采用巩膜压陷的方法创造急性眼压升高状态,并发现平均眼压升高%(为基线眼压的2.89倍),则对应Schlemm’s管横截面积降低32%,经计算,眼压每增加1mmHg,Schlemm’s管横截面积减少66.6(80.6~52.7)μm2[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眼压的升高会导致Schlemm’s管横截面积减少,又会加重眼压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更需警惕眼压升高的状态。

图1.Schlemm’s管在基线时(左上)和急性眼压升高时(右上)的横断面扫描。根据血管标志(黄色箭头)定位,显示基线(左下)时到高眼压(右下)时Schlemm’s管截面积减少。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比例增高

影响白内障术后眼压变化的几个因素已有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yf/1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