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快乐正在孩子中间蔓延,家长要重视

西红柿妈妈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的春节假期都加倍延长了,延长的假期大家都做了什么呢?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广东一个16岁女孩疫情期间没有利用时间好好学习备考,反而一直沉迷在游戏中,甚至一天有15个小时以上在打游戏。一天,突然感到右眼如同一块黑布遮住似的,医院就诊才知道她患上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症,视力仅有0.6,需要尽快手术,手术后视力也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可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荆棘重重,稍不留心,孩子们就误入了“垃圾快乐”的迷坛中难以自拔。既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小时候,最吸引孩子们的“垃圾快乐”就是游戏机,当年多少沉迷在游戏厅的孩子们成绩和视力都一落千丈。后来国家对游戏机采取了禁售令,然而,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垃圾快乐诱惑到了孩子的生活,网络游戏、低俗的视频、段子、直播,甚至还有不少孩子沉迷在各种吃播节目中。“垃圾快乐”正盛行,正一步步地“毁”掉娃,众多家长却不知情!那些迷恋垃圾快乐的孩子往往会有这样的变化:一、精神萎靡不振。由于这些垃圾快乐的节目往往是家长所反对的,孩子们为了防止被骂只能躲在自己的房间玩,或者家长入睡后再偷偷来玩。长此以往,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乱了,孩子们白天变得精神萎靡不振,哈欠连天,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二、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孩子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所需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沉迷在“垃圾快乐”中的孩子非但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孩子们的心思也停留在之前观看的那些“垃圾快乐”的游戏画面中,心思很难转移到学习上来。三、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可怕的是,孩子们的世界和大人一样,身边的朋友都是和自己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朋友。再单纯的孩子一旦沉迷垃圾快乐中之后,身边的朋友圈也会渐渐发生变化,他们会被那些好孩子们标上“坏孩子”的标签。好孩子越来越远离他们,坏孩子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的行为习惯会随着朋友的变化而渐渐变得贪玩不上进。错过了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时间,一个微小的变化渐渐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吧。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远离生活中的“垃圾快乐”呢?俗话说,治病要治根,要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做起,要从孩子小时候做起:1、家长的不良作风要矫正。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今有些家长事业不如意,自己也会不自觉地用垃圾快乐打发时间,很多家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效仿家长的行为,孩子们一旦沉迷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将很难自拔。因此家长首先要管住自己做好榜样才是。2、多读书,读好书。孩子们的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家长们要从小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一旦爱上读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们是不容易被各种“垃圾快乐”的娱乐活动所吸引的。这里推荐给大家一套非常适合2-6岁儿童阅读的书,名为《写给儿童的小故事大道理》,很多家庭都有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的好习惯,这套书是专门为2-6岁孩子设计的早教睡前读物。好的故事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诚实、公正等道德的种子,这些故事中闪亮的光辉能够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前进的方向。只有有了正确人生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才能将故事里的精华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会渗透到儿童的认识广度与思想深度。这套书共有6册,书中巧妙地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孩子读完后久久产生思考,在震撼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感悟真善美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在书香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这套书原价90元,现在活动价仅售69.9元,非常划算,赶紧点击下方链接下单吧。3、养成自律的习惯。自律对于孩子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自律的孩子,从小就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他们绝不会抱有垃圾快乐的游戏“玩一两次没事的”这种侥幸心理。从小到大都能够坚持自律的孩子,收获的一定是健康的身体和品学兼优的德行。新的一年,希望家长们都能找到培养孩子们好习惯的正确方法,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家长们都能收获“所得皆所愿”的幸福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yf/1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