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关键词:控制体温,注意精神食欲变化,密切观察有无神经系统表现。

临床上,我们会接诊很多这样的病例:患儿3岁,幼儿园老师告知家长,宝宝发烧了,体温39℃,除了食欲降低,其他一般情况好,医院就诊,家长都会问,小孩没什么不舒服的表现,怎么会突然发热了呢?

其实啊,粑粑麻麻们忽略了一些“小”事情,比如,宝宝有没有吮吸手指的习惯啊?所谓病从口入,幼儿园小朋友抵抗力弱,容易交叉感染,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知,这是疱疹性咽峡炎,那么何谓疱疹性咽峡炎,它是手足口病吗?它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吗?钟叔叔为大家一一道来。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和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均系因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

首先,我们谈谈疱疹性咽峡炎,该病大部分为柯萨奇病毒引起,A组2、4、5、6、8、10型常见,B组1-5型少见;埃可病毒30型也可引起本病,传染性强,流行很快,夏秋季高发,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由于不同型病毒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大部分为中低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注1)、咽痛、流涎、拒食,部分患儿伴有头痛、肌痛、咳嗽、或伴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患儿口腔粘膜疱疹,可累及上腭、扁桃体、咽峡部等。疱疹周围见红晕,1-2天后破溃变为白色溃疡面,部分患儿颈部、颌下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血常规检查发现:患儿的白细胞(WBC)正常或者偏高,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的孩子,血常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上升。

该病看起来来势凶猛,但一般均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1周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鼓励患儿多喝凉开水或者电解质饮料。

当体温超过38.5℃时,伴有不适主诉或者表现的,建议口服退热药物降温,以预防高热惊厥。

注意口腔护理。可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喷剂喷口腔处理,以减轻患儿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轻症患儿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或者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

持续高热、不能进食的患儿则需要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需要合理(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患儿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抽搐,还需注意重要脏器合并症(心脏、肺、脑损伤),医院就诊!

发现宝宝手足、臀部出现皮疹请及时就医。(Why?钟叔叔下文为你揭开谜底)

此病预防重于治疗,所以平日的日常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钟叔叔提醒粑粑麻麻们注意:

纠正孩子吮吸手指的习惯,勤洗手。

饮食忌酸辣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建议进食放凉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

注意居家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餐具、玩具定期消毒。

休息很重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

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该病系因(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6等)肠道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临床上以发热,咽峡部疱疹、溃疡,手心、手肘(部分患儿腋窝)、足底、足背、膝关节(部分患儿大腿根部)、臀部(部分患儿腰背部)疱疹(不伴瘙痒、不留瘢痕或者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极少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无皮疹表现,偶见合并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此病口腔炎症大多先发于手足皮疹,所以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因该病例特别是肠道71病毒引起的症状一般较重,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1、疱疹性咽峡炎和早期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很相近,都是先出现口腔炎表现,少部分可无发热,需密切观察手足、臀部有无皮疹,有无神经系统症状。

2、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症病例,有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一周。

3、治疗及预防同疱疹性咽峡炎。

4、EV71,C4型尤其是伴有中枢系统感染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因

5、糖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病程或者改善疾病预后,不建议使用。

最后,总结一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大部分为轻症病例,密切观察即可,但凡医院就诊,肠道病毒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防治并发症及器官功能衰竭,大部分预后良好,我们“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即可。祝宝宝们健康成长!

注1:请参考本人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qdc.com/swmtlyf/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