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术前、术后配合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3)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应卧床休息,除必要的检查外,应避免活动。术前3天常规用抗生素眼液,按医嘱点散瞳剂,便于检查眼底。术前1小时必须充分散大瞳孔,瞳孔的大小直接影响术中的操作。由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牵拉眼肌过多,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常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所以术前不宜饱食,以免加重术后恶心、呕吐。
4)术前检查术前检查包括眼前节检查、眼后节检查、全身检查、辅助检查,仔细的全身检查对发现某些药物的禁忌证也很重要,如对有胃病患者,应慎用大剂量的抗炎剂,有肾功能不良患者用醋氮酞胺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应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检查时,对侧眼的检查也很重要,除眼外伤外,许多眼底疾病具有双眼发病的特点,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一般是一只严重眼先出现症状,另一只眼可能在发展中。所以术前应常规双眼散瞳检查。
5)小儿患者按全麻手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体位护理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眼内没有注人气体患者,术后体位应该保持裂孔位于最低位。在术后1个月都不提倡仰卧位,提倡侧卧位,以防仰卧时炎性渗出物沉淀到黄斑处不易吸收,引起黄斑前膜形成。对眼内注入气体或硅油的患者,在术后早期要严格限制体位,尽量少下床活动。气体和硅油均比水轻,具有上浮力,呈表面张力高疏水性。利用气体和硅油这些特性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
临床常用的体位有五种:面朝下体位、半靠位、侧卧位、头低位和交替体位。①面朝下体位:患者面部平面与地面平行,既可俯卧在床上,也可坐在床边。适合于后极部视网膜裂孔或4个象限均有病变的患者。②半靠位:患者头的纵轴线与地平线的夹角75°,适合上方10-2点的裂孔,也可头向一侧倾斜,让裂孔位于最高处。③侧卧位:患者侧卧任何一边,头部垫一枕头,侧向与地面平行,适合2-4点和8-10点方位的裂孔。如裂孔位于2-4点,患者向右侧卧位;裂孔位下8-10点,向左侧卧位,也可根据裂孔部位不要枕头或垫高枕头,如裂孔位于稍上方的2-3点范围或9-10点的范围,枕头可稍垫高些,位于3-4点范围的裂孔或8-9点范围的裂孔,可不垫枕头。④头低位:患者俯卧,胸部垫高,呈胸高头低的倒置头位。适合4-8点方位的裂孔。⑤交替体位:患者先头低位4小时,再换成面朝下体位4小时。如此交替进行直到下方裂孔稳定为止。适合于上下均有视网膜裂孔的病例。这种交替体位是明显重视下方裂孔,但并不轻视上方裂孔,因为患者起床活动(吃饭和人厕)都是直立着,对上方裂孔能产生有效的顶压。
(3)饮食护理术后半流质饮食1-2天,以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改为普通饮食。糖尿病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族和B族。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伤口愈合所必需。
(4)术后5-7天才可床上洗头,避免头部用力及震动。
(5)术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高眼压硅油对睫状体的机械刺激可使房水生成增多,硅油注入过量或硅油泡引起瞳孔阻滞使眼压升高。膨胀气体注人后就开始膨胀,72小时达到高峰。因此,术后密切监测眼压,对眼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的患者,应警惕高眼压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按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或协助医师做好前房穿刺。
2)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3天内。表现为房水闪辉或前房积脓,玻璃体黄白色反光,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眼睑水肿加重,患者自觉眼痛、头痛、视力锐减等,一旦发生眼内感染要及时处理,立即局部及全身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
3)反应性葡萄膜炎大多数视网膜脱离术后有不同的葡萄膜炎,这是由于手术创伤或刺激所致。表现为眼痛或头痛加重,眼球压痛明显,视力未恢复或下降,结膜混合性充血。处理包眼、散瞳、安静休息。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4)角膜上皮缺损糖尿病患者由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与Bowinan膜粘着较疏松,术中角膜上皮有损害,而致角膜上皮缺损,作双眼加压绷带包扎可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通常是3天左右,在上皮未愈合之前不宜过多局部用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