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土耳其布特·埃斯维特大学医学院眼科系的YazganS和巴医院眼科的KaldirimHE在IntOphthalmol.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近研究:关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的三种不同的玻璃体内治疗模式的比较。
在本项研究中,两位作者比较了将兰尼单抗、地塞米松植入物和阿柏西普三种不同药物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导致的黄斑水肿(ME)患者进行玻璃体内注射的功效。
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视患有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黄斑水肿的62位患者的62只眼睛。不同患者接受下列治疗方法之中的一种:0.5毫克兰尼单抗(第1组中,n=22);0.7毫克地塞米松植入物(第2组中,n=20);2毫克阿柏西普(第组中,n=20)。在第1组和第组中进行的6个月的治疗方案中,前个月包括个不同剂量的治疗,后个月根据临床需要重复注射。在第2组中,患者接受了为期6个月仅为0.7毫克地塞米松植入物的单一剂量的治疗。在治疗初期对患者的视力(VA)、黄斑中心厚度(CMT)、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高度和眼内压(IOP)进行了测量,并完成前6个月的随访。
在治疗初期,各组没有在年龄、性别、黄斑水肿的持续时间、视力、黄斑中心厚度、眼内压、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上都没有差别(P0.05)。在六个月内每眼平均注射次数是第1组.64±0.49(范围-4)次,第2组1次和第组.5±0.49(范围-4)次。第2组患者视力在前个月明显更好,但在第六个月成为三组最差。黄斑中心厚度在前个月在各组间没有差异,但在第六个月第2组患者明显更高。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在前个月在第2组患者中显着较低,但有在第六个月结束时各组之间没有差异。眼内压在第个月和第6个月在第2组患者中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在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地塞米松植入似乎在前个月对视力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高度更有利。然而,在治疗的第六个月结束时,抗VEGF药物对维护提高视力和与降低黄斑中心厚度更有效。地塞米松植入物在伴随高度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是首选。
来源:MedSci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