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年12月28日凌晨,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从广州出发,跨越一万两千公里,到达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纳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后,于北京时间12月31日发出第一篇援非日记,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年9月11日星期五阿克拉29℃晴天
刘晨柳
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队员
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中医中药文化便如影随形,大学毕业时有幸能留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更是医院对中医特色技术的重视,艾灸、拔火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操作技术也成为护理操作必考项目。
在医院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我们仿佛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那样,每一年都能看到明显的成长和进步。
而武装自己最好的装备,莫过于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技能及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术更是艺不压身的必学项目。
记得年9月,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参加第二届急诊专科中医技术展示大赛,在全国16个参赛选手中凭借雷火灸技术获得一等奖。
出发前,护理部林美珍主任专门嘱咐我:“晨柳啊,去了非洲不要担心家里,有我们在,你只要专心工作,保重身体平安归来就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为非洲人民带去我们的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所学即所用,服务好当地民众,并且还能推广我们的中医文化。”
林主任的嘱托犹在耳边,援非八个月以来,医院把最拿手的雷火灸技术广泛使用并一步步推广开来。
雷火灸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追风除湿,温经散寒等功效。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广泛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施灸手法多样,根据患者症状及体质不同,施治时会选择不同的灸法及艾灸时长。常用的灸法就多达九种:雀啄法、小回旋法、螺旋形灸法等。临床多运用于痛症、鼻炎、慢性胃肠病等。
今天上午,有一位腰背痛的患者来到传统疗法门诊就诊。做好操作前解释工作后,我开始为患者施灸。
患者是一位当地中年女性,因工作缘故需要久坐,腰背痛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天来到传统医学诊室寻求中医治疗,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询问患者病史和痛点后,我针对疼痛部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法进行施灸。
20分钟后,患者自诉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温热的感觉充溢全身,轻松舒适。她对雷火灸的疗效连连赞叹。
跟患者交待做完雷火灸后的注意事项及进行健康宣教后,汗水已经顺着额头流了下来,我的工衣也被浸湿。此时发生了一个小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患者看到我的情况后,抱有歉意且心疼的说:“您辛苦了!为了减轻我的疼痛,这么热的天气依然坚持给我治疗。太感谢了!中国医疗队好样的!”
感动于患者的细心和感恩,也为自己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感到欣慰和开心。解除每一位患者的病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做的更好!
下午,升级队内防疫措施及采取分餐制数月后,我们终于在驻地的户外空旷处,在保证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召开了队内疫情发生以来线下第一次会议。
这样有别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