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视界,心传承——爱尔康玻切大师汇”在北京成功举办。多位眼底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分享了玻璃体手术的临床经验。会议期间,魏文斌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就玻切手术的原则和重点、术后眼压控制及微创玻切手术的关键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读。
掌握原则,灵活控制切速与负压
玻璃体手术中,最关键是负压和切割速率的控制。首先要体会速率和吸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切割速率越小、负压越大的情况下,切割的效率越高、流量越大。其次,要针对玻璃体手术的部位及病变的状况来选择不同的组合,如切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无脱离的情况下,希望能有较快的切割效率,往往采取吸力大、切割速率低的组合,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手术;而在切除脱离的或活动度比较大的视网膜表面的玻璃体以及基底部的玻璃体时,希望减小对视网膜的影响,则选择吸力低、速率快的组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玻璃体手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变,会采取不同的负压和切割速率的组合。医生需要在掌握了原则的前提下,实时地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组合。
玻切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及处理
玻璃体术后的继发性青光眼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为术后反应性的眼压升高,比如术后炎症反应造成前房渗出、瞳孔阻滞以及残余出血、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在活动瞳孔及抗炎等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眼压可以恢复正常。另有一部分患者为术后抗炎治疗所引起的激素性青光眼。此外,眼内的填充物也与眼压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无晶体眼或糖网患者硅油填充可能引起瞳孔阻滞;而硅油乳化为晚发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另外,在玻璃体手术患者中,有原发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如高度近视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原因。玻璃体术后高眼压的控制和处理关键是有针对性地将常见的原因排除和处理后,逐个进行对症治疗。
重视眼内微创操作
魏教授讲到,微创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微创使得手术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玻璃体手术切口越来越微小,从20G到现在的27+,手术切口从0.9mm减小到现在的0.4mm,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术后无需缝合切口,患者舒适度大大提高;由于减小了眼表损伤,患者术后干眼发生率减少。但眼内操作的微创才是玻璃体手术的关键。眼内操作的微创是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所必须要追求的——能不操作的不操作,能不切除的不切除,尽可能减少对眼部组织的骚扰,才能减少继发的损伤,达到患者最佳的视功能恢复。
微创玻切手术的发展方向
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发展首先是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的完善。现在随着微创设备的改进,不管是25+还是27+,其器械的硬度和切割效率都明显提高,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眼内手术的需要。其次是手术适应证的拓宽。微创玻切手术刚出现时,多用在一些简单的手术中,如黄斑前膜、玻璃体出血等;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设备及器械的改进,微创玻切的适应证也会逐渐拓宽。再者是手术技术的变化。使用微创技术处理复杂病例时方法会有改变;如剥除糖网患眼的膜时,过去可能需要镊子和剪刀,而在微创玻切下单手操作用微创玻切头即可。
内路OR外路手术
不管是使用巩膜扣带术还是玻切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则没有改变——即封孔、松解玻璃体牵引、复位视网膜。有些孔源性网脱必须首选玻璃体手术,如巨大裂孔网脱、黄斑孔或后极部孔的网脱、屈光间质混浊的网脱、严重的PVR的网脱及脉络膜缺损等特殊类型的网脱。但也有部分孔源性网脱首选巩膜扣带成功率更高、更安全,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比如单纯的锯齿缘离断的网脱、无严重PVR的限局性周边网脱、睫状上皮撕脱的网脱以及青少年或儿童的孔源性网脱等。此外还有一些玻切注入硅油后周边裂孔未愈合、复发网脱的患者,需通过巩膜扣带补救。但现在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部分以前通过巩膜扣带术治疗的病例现在多采取玻切治疗;如赤道部的大马蹄孔,过去采用巩膜扣带术后并发症较多,散光较大,继发黄斑前膜的机会多,对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没有益处,现在多采用玻切治疗。同时,也要根据术者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原则上是选择最简单的手术方法,让患者获得最满意的解剖学复位和视功能的恢复。
MCC批号:SGC-MC-1223-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